今天聖經
- David K Y Li
- 2021年1月16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1月16日
常年期第一週
星期六
谷2:13-17
那時,耶穌又出去,來到海邊,眾人都來到祂面前,祂就教導他們。當祂路過時,看見阿耳斐的兒子肋未坐在稅關那裡,便對他說:「跟隨我吧!」肋未就起身,跟隨了耶穌。當耶穌在肋未家坐席時,有許多稅吏和罪人,也與耶穌和門徒們一起吃飯。有許多人已跟隨了耶穌。法利塞黨的一些經師看見耶穌和罪人及稅吏一起吃飯,就對耶穌的門徒們說:「怎麼!祂竟然跟罪人和稅吏一起吃飯?」耶穌聽到了就回答他們說:「健康的人不需要醫生,有病的人才需要。我來不是為召叫義人,而是為召叫罪人。」
反省
召喚稅吏肋未的事件,說明耶穌的使命是有取向的,祂來是為召叫罪人。法利塞人卻覺得耶穌此舉與祂的師傅身分格格不入,肋未也同樣驚訝於耶穌對他的邀請。兩者回應不同,因為態度不同,前者封閉,而後者開放。法利塞人在自命為義人的狀態中自滿,肋未卻因被視為罪人而不安,這使他生命受束縛而無自由,因而期望釋放之日。聖神藉著耶穌的一句話,進入他的心中,使他馬上起身跟隨耶穌。渴望救贖的人,往往會積極把握機會,回應福音,獲得救恩。我是渴望救贖的人嗎?
(「我靈讚頌主 iBreviarium」── 樂仁出版社供稿)
「所以我們要懷著依恃之心,走近恩寵的寶座,以獲得仁慈,尋到恩寵,作及時的扶助」(希4:12-16)。
聖經給我們啟示的天主聖言「就是神,就是生命」,正如今天答唱詠的答句給我們保證的,也正如耶穌親自保證的(參閱若6:68-70)。在不同的人生際遇與境況當中,天主的聖言或耶穌的說話,時而以誡命或啟示、以許諾或勸勉,引領我們前行。同樣,代代相傳的教會訓導,在給我們指點迷津。
希伯來書作者擁有的,是猶太信仰及舊約的宗教禮儀背景,所以,無論「恩寵的寶座」,為他來說,所指為何,為我們天主教徒來說,「恩寵的?座」都可謂,亦應該意謂,我們領修和聖事的告解亭。
主啊!每當我們懷著依恃之心,走近告解亭,懺悔我們的罪過時,求祢讓我們獲得祢的仁慈,尋到祢的恩寵,欣然享受到祢及時的扶助。
<每 日 神 糧>
(谷 2:13-17)
今天的世界,宗教絕對不會是人類生活的中心。當然,一個真正以天主為中心的教友,會不一樣,他可能時時刻刻感到天主的同在。
但在耶穌時代,每個人的生活,都有詳細的指引,例如可以和誰人吃飯等。而這些指引,是以宗教為中心。
其實,信仰應是我們生活的核心,我們才能有力地活得好好的。但即使如此,我們也不應把宗教法律或教條成為硬性的東西,天主是要人的心,若硬性規定,反而失卻原意。
這就是為何耶穌反對法利塞人的原因。
- 佳美 -
主, 求你使我在喜樂中事奉你,把你的聖言傳遍普世
願光榮歸於父,及子及聖神,起初如何,今日亦然,直到永遠。亞孟
節錄自天主教聖神修院"論盡神學"網頁http://www.theology.org.hk/default1.htm及中華聖母進教之佑網頁http://www.mhchina.net
【今天聖經:我是來召罪人】
那時候,耶穌又出去,到了海邊。群眾都到他跟前,他便教訓他們。當他前行時,看見阿耳斐的兒子肋未坐在稅關上,便向他說:「你跟隨我吧!」肋未就起來跟隨了耶穌。當耶穌在肋未坐席的時候,有許多稅吏和罪人,也與耶穌和他的門徒一起坐席,因為已有許多人跟隨了他。法利塞黨的經師看見耶穌與罪人和稅吏一起吃飯,就對他的門徒說:「怎麼,他與罪人和稅吏一起吃喝?」耶穌聽了,就對他們說:「不是健康的人需要醫生,而是有病的人;我不是來召義人,而是召罪人。」
馬爾谷福音2:13-17
【聖經分享】📚
耶穌是為罪人而來,公開和罪人交往,我們也應去除心中的偏見,接納他人,特別是那些被人遺棄的弟兄姊妹。耶穌對罪人發出的不是斥責,而是溫和的邀請:「你跟隨我吧!」。我們以基督為榜樣,接納人人都是可愛的,可以一同坐席,彼此分享我們從主的恩慈所領受的喜樂,邀請基督臨在我們生命當中。
- Fr Conte
Comentário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