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今天聖經

  • 作家相片: David K Y Li
    David K Y Li
  • 2021年1月7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1月7日

主顯節後


路4:14-22

耶穌靠聖神的能力,回到加里肋亞,名聲傳遍了整個地區。祂開始在他們的會堂裡教導人,眾人都稱讚祂。


耶穌來到了自己成長的家鄉納匝肋,照自己的慣例,在安息日進了會堂。祂站起來要誦讀經文,有人把一卷依撒意亞先知書遞給祂。祂展開書卷,找到了寫著的這一段:「上主的神臨於我,因為祂給我傅了油,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喜訊——宣告囚犯要得釋放,盲人得見光明,受壓迫的人獲得自由——宣佈上主所悅納的禧年!」祂捲起經卷,交給會堂的助理,便坐下來。全會堂的人注視著祂,祂開始對他們說:「今天,你們聽到的這段經文已應驗了!」眾人都稱讚祂,但對祂口中說出的恩寵之言又感到驚訝,就彼此說:「這人不是若瑟的兒子嗎?」


反省

在鄉人眼裡,耶穌出身卑微、家境貧寒、地位地下,任憑那一方面都與救世主的尊位不啻天淵;然而,祂外出一段時間返回後,在會堂中竟然把有關默西亞的預言貼在自己身上,且宣告:「今天,你們聽到的這段經文已應驗了!」鄉人面對著似曾相識的耶穌,感受複雜,從稱讚到驚訝,再到憤怒填胸,直至將祂趕出城外(路4:28-29)。歸根究底,他們對耶穌的態度與反應是出於偏見。偏見,阻礙了他們對真理的探索和追求,讓他們只停留在事情的表象上。天主的恩寵是賦予所有人的,但人是否能全然予以接受,均在於人自己!


(「我靈讚頌主 iBreviarium」── 樂仁出版社供稿)


今天的福音內容是關於主耶穌在自己的故鄉把自己顯示出來的故事,當中幾處是路加獨有的強調。聖史路加引用了依撒意亞先知原本用來描述先知自己使命的一段(依61:1-2),套用在正要開始公開傳教工作的主耶穌身上,清楚地闡明主耶穌的救恩工程藍圖。但更需要注意的是主耶穌對於這段話語的總結:「你們剛才聽過的這段聖經,今天應驗了。」祂說的不是過去或未來,而是明確地指出「今天」應驗了。主耶穌明確地告訴當時的人,也同樣告訴活於此時此刻的每一位:祂是受傅者,祂是要來使我們獲得自由的那一位。人們不需要再等待,因為救恩在祂身上已經來到世界上了。


然而,這恩慈之年的歡樂並不是人人都能體會得到,因為只有真心相信主耶穌是他救主的人才能夠。在今天的祈禱中,我們可以默觀在聆聽到主耶穌說這番話時,我們的感受,及我們願意如何回應?


主耶穌,求祢賜給我們恩寵,使我們能夠認出祢就是那位要把救恩賜給我們的主。


主, 求你使我在喜樂中事奉你,把你的聖言傳遍普世


願光榮歸於父,及子及聖神,起初如何,今日亦然,直到永遠。亞孟


節錄自天主教聖神修院"論盡神學"網頁http://www.theology.org.hk/default1.htm及中華聖母進教之佑網頁http://www.mhchina.net


【今天聖經:主的神臨於我身上】

耶穌因聖神的德能,回到加里肋亞。他的名聲傳遍了臨近各地。他在他們的會堂內施教,受到眾人的稱揚。

他來到了納匝肋,自己曾受教養的地方;照他的習慣,就在安息日那天進了會堂,並站起來要誦讀。有人把依撒意亞先知書遞給他;他遂展開書卷,找到了一處,上邊寫說:「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,因為他給我傅了油,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,向俘虜宣告釋放,向盲者宣告複明,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,宣佈上主恩慈之年。」他把書卷捲起來,交給侍役,就坐下了。會堂內眾人的眼睛都注視著他。他便開始對他們說:「你們剛才聽過的這段聖經,今天應驗了。」眾人都稱讚他,驚奇他口中所說的動聽的話。

路加福音4:14-22


【聖經分享】📚

耶穌是受傅的默西亞,藉著聖神的德能,宣告人類歷史進入嶄新的一頁!因著聖洗聖事,每位基督徒都帶著天主聖神永恆的印記,肩負著愛的使命,使我們可以成為先知先覺者,安慰他的子民。求主以降生的大愛振作我們,使每位基督徒在聖神帶領下,以言行為光,使人從罪中得釋放、有病的得醫治、受壓制的得自由,延續基督的使命,成為更好的福傳工具。

- Fr Conte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拉特朗大殿洗禮堂 修補五世紀馬賽克壁畫

(綜合天美社╱本報訊)羅馬聖若望拉特朗大殿的「洗禮堂」近期復修馬賽克璧畫,工作人員在保留昔日物料的同時,也借助當今工藝去修補丟失的部份。 「洗禮堂」建於公元440年,位於大殿後方,是羅馬初期唯一的洗禮場所。 ................... 閱讀更多 ...

 
 
 
【義筆容辭】和平的四大支柱

聖教宗保祿六世於1968年將天主之母慶節訂為世界和平日,為推動世界和平許下承諾和冀盼。他認為這個傳統有助教會在祈禱及默想之中,滋養渴求和平的恩典,因聖母瑪利亞是促成基督降臨的恩寵之開端,基督則是宣布和平的福音之活見證。之後歷任教宗於該日都會發表《和平日》文告,這些文告大多以...

 
 
 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